描写西湖的古诗欧阳修 真正懂她的人之后,才会重新焕发出生机
祖国的名山大川一直存在,但实际上很多都像千里马。虽美,却不为外人所知。
这些名胜古迹,只有遇到真正懂她的人,才会重获生机。就像千里马遇到了伯乐,能否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。
今天说到庐山瀑布的时候。一想李白“直飞三千尺,疑天河坠九日”。比如今天说到寒山寺,就会想到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半夜客船的钟声”。这些风景,因为唯有诗人独到的眼光和绝妙的诗篇成就,才会为后人所知。
在此之前,他们似乎从未存在过。
西湖和西施依靠宋代诗人的自然雕刻将两者完美结合。一个28字的故事,将西湖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水清而晴,山空而雨。如果要将西湖比作西湖,淡妆和浓妆总是合适的。
这是苏轼的《初晴雨后饮湖两曲·第二部分》。苏轼用自己的想象力,将西湖之美与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相提并论。两者的结合勾勒出独特的意境,充满想象的隐喻,更令后人着迷。
“水清晴,山空雨。” 苏轼在杭州久留,对西湖之美有切身体会。前两首古诗描述了这种景色的美: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,西湖都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。
但在苏轼看来描写西湖的古诗欧阳修,这种对美的简单描述显然没有说服力。于是他想到了把西湖的美比作一个美人。古代美女中,西施是最美的,所以用西施的美来对比西湖之美,更增加了西湖之美的说服力。
而且,历史上西施居住的地方离杭州西湖不远,都属于吴越之地。而且,西湖和西施都有一个西字描写西湖的古诗欧阳修,更自然。也正因为如此,杭州西湖后来被很多人称为西湖。原因在苏轼的这首诗中可以找到。
在杭州的三年中,苏轼修建了苏堤,写下了很多关于西湖美景的文章。说到这里,他感叹这里的风景之美。另一方面,恐怕也受到了他老师的影响。欧阳修早年来到这里,写了很多关于西湖的诗。这显然也给苏轼带来了新的启示。
报告/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