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生、时代、精神位居高频词前三,92篇毕业致辞”
毕业演讲中的C位高频硬核词是什么意思?
■刘宇文、李双雄会、李清桐、程琪、王婷婷、李玉佳、张晓强
诗词、通俗表达、笑话、人生哲理……在大学毕业演讲中,校长的考题往往受到广泛关注。
研究团队以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校长的毕业演讲为数据样本。他们通过各高校官网和微信平台,收集和分析了92篇毕业演讲。劝诫、希望和祝福是深远的。
生活、时代、精神位居高频词前三
据统计,毕业演讲92篇,总字数28万字以上,100次以上33个,50次以上95个,“生命”、“时间”、“精神”位列前三。演讲中必须出现的“学校”等一般性词语未列出)。
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演讲词云图
其中,“生活”一词出现450次,位居高频词榜首。在学校的最后一节课上,几乎所有校长都用“生活”这个词来表达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。
例如,四川大学校长李彦荣16次用“人生”给毕业生发信息,领悟“人生无进退,天地宽广。人生无外乎进取”和撤退。积极的生活态度”。
《时代》以337次排名第二。从时代变迁的今天,校长们用时代精神激励毕业生,希望他们融入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“大连接”时代,将自身发展与时代的命运。
例如毕业寄语模板,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向忠33次提到“时代”,强调新时代的媒体人“首先要做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,讲好时代的故事”。传播时代的好声音。” 同时,“不仅是记录者和传播者,更是创造者和工程技术人员,更要成为人类社会主导价值的建设者和时代的引领者。”
“精神”一词出现319次毕业寄语模板,排名第三。“爱国主义”、“创新精神”、“五月四日精神”、“科学精神”、“团结精神”等不同的精神用语,无不体现了不同大学多年来积累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。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,他们希望毕业生们热爱母校,用集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,弘扬校训,弘扬校风,传承母校的基因和精神。
例如,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在讲话中19次提到“精神”,指出“西部红烛精神是爱国、奋斗、坚持、奉献的精神”,并强调“西部红烛精神”是“一所学校的灵魂,是修身养人的生动体现”。
此外,统计还显示,不同地区高校的高频词存在细微差异。华南大学强调“团队”,华东大学强调“青春”,西北大学强调“时间”,东北、华北、华中、西南大学强调“生活”。
2019年各地区高校毕业演讲高频词前三
高频词寄托着许多期待和托付
研究团队通过对95个被提及次数超过50次的高频词进行功能分类统计,发现大学校长对毕业生的期望和委托也包含多个方面。
在毕业致辞中,教授毕业生胸怀世界、报效祖国的内容占据了很大篇幅。校长们从当前的国际国内背景出发,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毕业生,号召他们将个人的青春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。
其中,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有时代(337次)、世界(190次)、伟大(164次)、祖国(155次)等。
西北工业大学校长王劲松13次提到“世界”,号召全体毕业生把“以世界为己任”的责任与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勇气结合起来,引领世界未来。他向毕业生发出倡议:“希望你们主动走向世界,秉持全球视野,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努力成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积极贡献者!”
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在2000多字的演讲中八次提到“祖国”:“我们要培养家庭和国家的情怀,与祖国同舟共济,分享喜悦,与国家同悲,与人民同战!”
同样,校长们也强调毕业生不忘初心,感恩母校。他们大多以同学、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,回顾毕业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历史,与学校的历史沿革、杰出成就、标志性建筑、重大事件、知名校友、有趣的笑话等。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在这里,最常被提及的词包括青春(314次)、毕业(280次)、同学(224次)、大学(169次)、校友(119次)、团队(119次)、教师(107次)等.